发布日期:2024-05-07 16:04:30 浏览次数:90次
聚合氯化铝(Polyaluminum Chloride,简称PAC)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 电中和作用:PAC溶解后释放出铝离子,这些铝离子与水中的碱度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体,这些胶体带有正电荷。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和微生物等通常带有负电荷,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吸引导致这些杂质被吸附在氢氧化铝胶体上,降低了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,促进了凝聚过程。
2. 吸附架桥作用:PAC中的高分子物质和胶粒之间不仅有简单的电荷中和吸附,还会形成“桥接”效应,即一个高分子链上可以同时吸附多个胶粒,形成更大、更稳定的絮体,加速了沉降过程。
3. 压缩双电层:PAC的加入可以压缩胶体粒子周围的双电层,减小了胶粒间的排斥力,使得它们更容易聚集。
4. 沉淀物网捕作用:当PAC投加量足够大时,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沉淀能迅速增长,如同一张网一样捕捉水中的悬浮物,进一步促进沉降。
5. 絮凝和沉淀:上述过程最终导致水中的悬浮颗粒、有机物和微生物等被包裹在形成的絮凝体中,由于絮体密度大,易于通过重力沉降或过滤从水中分离出去,实现固液分离,从而净化水质。
6. 去除污染物:PAC不仅能去除水中的悬浮物,还能有效去除水中的部分COD(化学需氧量)、重金属(如砷、汞等)、磷等污染物,对于改善水质、减轻后续处理负担有着重要作用。
综上所述,聚合氯化铝通过上述多重机制协同作用,高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有机物、微生物及部分有害物质,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。其在污水处理中展现出良好的絮凝性能、快速的沉淀速度和广泛的适用性,是水处理领域常用的高效混凝剂之一。